水質(zhì)是注入水質(zhì)量的規定指標,標明注入水所允許的礦物、有機質(zhì)和氣體的構成與含量,以及懸浮物含量與粒度分布等多項指標,注入水水質(zhì)差會(huì )引起油層損害,導致吸水能力下降、注水壓力上升,主要傷害原因有以下幾點(diǎn):
1)不溶物造成油層堵塞注入水中所含的機械雜質(zhì)和細菌都會(huì )堵塞油層。細菌的繁殖使流體粘度上升、派生無(wú)機沉淀。溶解氧、H2S等對金屬的腐蝕產(chǎn)物沉淀會(huì )堵塞滲流通道。油及其乳化物也會(huì )堵塞喉道,表現為液鎖、乳化液滴吸附在喉道表面等。
2)注入水與地層水不配伍注入水可能直接與地層水生成CaCO3、CaSO4、BaSO4、SrSO4等沉淀。溶于水的CO2可與Ca2+、Fe2+、Ba2+、Sr2+等離子生成相應的碳酸鹽沉淀。
3)注入水與油層巖石礦物不配伍礦化度敏感會(huì )引起油層粘土的膨脹、分散與運移。傷害程度取決于粘土礦物的類(lèi)型、含量、油層滲透性、注入水礦化度等。淡水一般會(huì )比鹽水造成更嚴重的粘土膨脹。粘土中最小顆粒含量愈多,膨脹性愈大。另外,注入水還會(huì )引起乳化反轉。
4)注入條件變化注入速度低有利于結垢和細菌生長(cháng);高速則加劇腐蝕、微粒的脫落和運移。在注水過(guò)程中,地層溫度逐漸下降,流體粘度逐漸上升,滲流阻力逐漸增加,吸水能力逐漸下降。水溫影響礦物和氣體的溶解度造成結垢,溫度下降有利于放熱沉淀生成,也會(huì )導致蠟的析出。壓力變化會(huì )導致應力敏感,油層結構損害,產(chǎn)生沉淀。pH值變化會(huì )引起微粒脫落、分散和沉淀,pH值越高,結垢趨勢越大。
客觀(guān)存在的油層及所含流體的特性是油層傷害的潛在因素;注入水的水質(zhì)是誘發(fā)油層傷害的外部條件,也是注水成敗的關(guān)鍵。因此改善水質(zhì)可以有效地控制油層傷害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(wú)評論